濫用數位廣告技術,連行銷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

2016-07-13

在手機上隨便點進某個部落格平台文章,先送上一個蓋版廣告,幸運的話順利按到「x」關閉之後,下一層還是廣告。仔細算算,從頭捲到尾大概要歷經 7、8 個廣告。誤點任何一個廣告,也許就與該篇文章永遠無緣了。

就像沐浴在槍林彈雨之中,在手機上要好好讀篇文章,得歷經重重難關。

ad.jpg蓋版廣告是手機版網站常見的廣告形式,對使用者來說卻是非常差勁的體驗

儘管高度仰賴數據科技的數位行銷已成顯學,藉著追蹤技術「精準投放」,被視為品牌的仙丹妙藥,但如今有置身廣告業的人士提出警告,這個產業瀕臨危機。

舊金山廣告代理商 CEO Adam Kleinberg 於美國知名廣告線上雜誌 Ad Age 撰文1,把廣告技術形容為槍枝。「槍枝是很棒的東西,打獵或保護家庭都能發揮作用。但是如果幾乎缺乏管制,槍枝就會到處流竄,無所不在。責任感重大的人能夠持槍,但也無法避免落入危險而輕率的人手中,導致嚴重的犯罪事件。」

專營數位行銷的人善於描繪美輪美奐的景象:準確投遞、提升效率、以自動化降低人力耗損,這些表面上看來都是好事,但是無止盡的濫用卻已造成危害,最終帶來與行銷目標完全相反的結果——消費者再也忍受不了,安裝廣告封鎖軟體,從此眼不見為淨,對品牌也不再忠誠。

廣告體驗奇差

廣告不是罪惡,在電視或平面媒體中,有時創意性十足的廣告甚至比內容本身還吸引人。

但邁入數位時代,技術的濫用卻逐漸讓橫幅促銷廣告淪為不堪其擾的事物,在網頁中四處咆哮,提醒使用者完成消費的美意,反倒喋喋不休讓人不耐,單一網頁可能有 20 幾個相同的廣告招搖。

此外,不只霸佔螢幕,為了擷取使用者數據,整個網站臃腫不堪,美國蘋果相關新聞網站 iMore,塞滿來自 Google、亞馬遜等 38 個第三方 script,載入時間得耗上 11 秒;一則 537 字的短文卻虛胖成 14 MB,14 MB 足以下載整部聖經了2

而在手機上,小小的螢幕寸土寸金,情況卻更加惡化,不少網站選擇犧牲體驗、佈下天羅地網的廣告,誘導人們點擊。根據 eMarketer 於 2012 年的統計,38% 的手機廣告點擊率來自「誤觸」,2015 年這個數據提升到了 50%。有鑒於問題愈發嚴重,Google 也發布了因應措施3,降低「意外」的點擊。

不過這畢竟是站在減少廣告成本浪費的角度,網站上的廣告依然肆無忌憚。消耗手機流量、榨取電量、還有浪費時間等待網頁載入,幾乎是處心積慮的,一再磨損使用者體驗。

無怪乎,蘋果去年推出手機更新版本 iOS 9,增加多種機制允許使用者封鎖廣告,廣告攔截 app Peace、Crystal 等旋即橫掃下載排行榜。

數位廣告如糞坑

福斯網路集團 Advanced Advertising 部門總裁 Joe Marchese 去年參與《財富》雜誌4舉辦的廣告論壇時,很直接地把線上廣告市場形容為「糞坑(cesspool)」。AT&T 行銷長 David Christopher 說,「實際上新世界才剛孕育出來,一切都還粗糙、混沌未知,儘管表面上看來是精細而分毫不差的」,數位行銷的轉換率(ROI)實際上非常難以驗證(unproven),況且許多廣告平台的追蹤與測量方法並未標準化。

而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,丈量成效的貨幣是「量」而非「質」,造成只為刺激流量的低劣內容充斥在網路世界中。當廣告計價方式取決一秒獲取的曝光量,理所當然只會製造出大量只求數量的內容生產者。

正如 Adam Kleinberg 形容的,數位工具無害,有害的是不加節制的濫用。廣告封鎖應用程式的出現,被視為巨大的威脅,但他反倒認為這是一盞明燈,「既然產業自身無法自我克制,那就讓消費者來強迫我們改變現況吧。」

 Follow

MORGAN @morqon

The Verge is running an ad blocking poll. Current result: 75% of readers would block.http://www.theverge.com/2015/9/18/9351233/poll-ad-blocking-yes-or-no …

 

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5去年九月進行線上投票,詢問讀者「你會使用廣告封鎖程式嗎?」高達將近 8 成讀者投下「會啊,我想看免費的內容,而且我會花錢購買廣告封鎖程式」,只有 20% 表示他們願意透過廣告支持新聞內容製作方。

橫亙在網站主、廣告主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,其實由來已久,但一直缺乏解答,也許是短暫的高效益讓人食髓知味,但在多數使用者耐心被狂轟濫炸的廣告磨光之前,也許網站主與廣告主得快想出一方解毒劑才是。


文章來源、圖片來源:Inside硬塞的